太空飞行详解 讲述东方红一号的故事

2020年7月16日下午,在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办的"云"2020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结束之际,空间中心有幸请到潘厚任老师为夏令营员们带来主题为"太空飞行详解——讲述东方红一号的故事"的专题报告。

潘厚任老师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退休研究员,担任过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组副组长,参与了我国第一课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也曾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副主任兼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指挥。潘老师亲身参与了我国航天事业多个重要节点,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的见证者。

潘老师在退休后积极投身科普公益事业,是1997年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立时的第一批科普专家团队成员,坚持科普至今已有二十载,前前后后共参与千余场科普讲座,曾荣获"全国科普先进个人奖"。潘老师还曾受邀至百家讲坛,并主讲"太空中的衣食住行"。如今,潘老师已至耄耋之年,却仍精神矍铄,一如既往地投身科普工作中,为广大青年少年讲述科学知识、先辈风采以及我国航天事业一路的筚路蓝缕与波澜壮阔。

潘老师讲到,我国是从上个世纪92年的时候开始立项执行太空飞行任务,94年时从1500位战斗机飞行员中挑选了12位资深飞行员,飞行时间均超过1000小时;我国第一位航天员,也是全世界第440位航天员的杨利伟便是其中一位。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5号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飞行21小时完成任务;之后,我国又相继发射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分别承载费俊龙、聂海胜和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几位航天员完成任务。在神舟七号执行任务期间,翟志刚航天员还完成了在太空中出仓活动。之后潘老师还为营员们详细介绍了长征2F运载火箭和神舟飞船的组成部分并结合动画和图文进行深入讲解,其中有意思的是神舟七号的顶部有一颗伴星,它的主要任务是对神舟七号飞船进行拍照并同时完成几项试验任务;而这颗伴星完成任务而展现出来的机动能力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此外,潘老师带领营员们了解航天飞机的发展历程,讲解日地空间环境、航天服的作用与航天员的逃生,观看了国际空间站的生活情况。潘老师还表示目前国外大火的SpaceX龙飞船设计理念十分不一样,其火箭整体可回收、无逃逸塔、光杆无助推,使整体费用下降,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最后,潘老师与营员们一起回顾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故事,从空间中心的初身"581组"成立,到东方红一号的方案、命名和指标以及论证会等等。空间中心作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摇篮,其最杰出的贡献便是实现多普勒跟踪系统,保证地面系统能够"抓得注"我们的人造卫星。

讲座后,营员们积极地向潘老师提出各种问题,如美国航天飞机的脱离问题、未来太空回收技术的关键博弈点、如今航天员的紧急逃生技术的发展、中国民用航天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东方红一号未来回收的技术实现等等,潘老师也耐心地一一为营员们解答。虽然本次是在网络上开展的云夏令营,但仍能感受到营员们的热情与求知欲。

在提问环节结束后,潘老师对营员们表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一定会稳步前进,航天事业需要各种人才,同学们今后可以考虑来航天领域发展并欢迎大家毕业后来到空间中心读研。

我们今天所了解看到的如潘老师一样的科学先辈们的历史,正是潘老师他们当年意气风发的青春。潘老师以及那一时代的科学家们深耕于自己的事业中,在当时条件下,完成了如今我们认为是极其艰巨的伟大工程。潘老师身上的精神与品质是非常值得今天的年轻人学习领悟的。

祝愿我国航天事业未来蓬勃发展!祝愿我们的夏令营员们怀揣对老一辈科学家的敬仰尊敬以及对未来与科学的探索求知,绘就属于自己的蓝图!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