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圆环阵观测数据助力行星际激波到达时间预报精度提升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2-27 | 【打印】【关闭】
  日冕物质抛射(CME)及其伴随激波常常会给地球空间环境带来剧烈的扰动,产生一系列地球物理效应,如磁暴、电离层暴、热层暴、高能粒子暴等,危及空基和地基技术系统的安全,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而准确预测CME/激波的到达时间是空间天气研究和预报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的标志性设备,稻城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可以在米波波段对CME的爆发和近太阳传播过程进行高精度射电频谱和成像监测。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圆环阵团队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的合作者,对圆环阵十六单元实验阵列在2022年4月17日观测到的一次伴随II型射电暴的CME事件进行了研究,详细测量了该射电暴的频谱漂移特征,估算了产生II型射电暴的日冕激波初始位置和传播速度,结合爆炸波模型,并考虑了传播方向的影响,成功预测了相应行星际激波传播到STEREO-A卫星轨道的时间,预报误差小至0.66小时。这是基于圆环阵数据的首次预报研究,显示了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在空间天气监测与预报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近日,相关成果的文章在国际著名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ApJ)上发表。
图一 2022年4月17日复杂II型射电暴事件的圆环阵频谱观测及射电源运动学特征提取
图二 STEREO-A卫星观测到的行星际激波(红线)与模型预测的激波到达时间(蓝线)对比
  未来,团队将聚焦圆环阵观测到的大量射电CME事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预报方法,开展圆环阵自主数据的应用研究,开发具备“实战”能力的自动化预报模型,服务于空间天气预报等国家需求。
  (供稿:天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