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苏锦源,周志宗. 《请历史记住他们——中国科学家与“两弹一星”》. 科学时报社. 1990
(该照片为苏锦源)
1968年初,上海天文台承接了国防科委下达的651任务——为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提供同步系统的时间频率基准。为此,上海天文台成立了6801科研小组,根据总体技术要求进行了认真的调研与方案论证,重新设计了BPV标准频率发播程序和时号形式,研制和改进了钟房和发播台的一批仪器设备,使BPV无线电时频信号的精度与可靠性得到很大提高,通过几次试播,满足了当时提出的技术要求。但不足之处是,缺乏原子钟而没有我们自己的独立基准,只是靠数台进口的高精度石英钟组合并接收日本的JJY时号作参考来定基准。
BPV新的发播程序与时号形式通过试播后,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拟在发播程序上加东方红乐曲作为前奏,准备在1969年10月1日正式发播。为此,上海天文台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共同起草报告呈国防科委审批。因此事涉及到651任务和国际影响,该报告最后被呈送到亲自抓65l任务的周恩来总理处。
周总理为审批报告,要亲自把有关情况了解清楚,决定召见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及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有关单位的科技人员。因时间紧迫,国务院于1969年9月29日晚派专机将我们接到北京。当时我们只知道中央首长要接见,具体任务也不清楚,所以心情都很紧张。到北京机场后,国务院派轿车把我们直接送到国务院会议厅,此时已是30日的O时29分了,刘西尧、罗舜初、董林等首长已在等待。直到此时,才知道是敬爱的周总理要接见我们,心情激动万分,但又紧张不安。在我们就座,总理未到之前,刘西尧先向我们询问了有关BPV呼号等问题,使我们稍有思想准备。
当时钟指向2点43分时,敬爱的周总理步入会议厅与大家一一握手。在大家就座后,周总理看出了我们紧张的神情,便亲切地询问我们四名代表的年龄、出身、籍贯、文化程度、参加工作时间及职务等等,就像拉家常似的,很自然地使我们的紧张情绪逐渐消除,然后转入正题。总理首先了解有关上海天文台的历史,接着了解时间频率发播方法、时号形式、时间信号的用途以及服务对象等具体业务问题。总理问的是那样的细致,而当我们汇报到BPV发播新程序有关问题以及为满足651任务所作的一些改进时,总理听得又是那样专注并不时插话询问。总理特别问到了BPV呼号的含义,新程序新时号能否满足651任务的需要,改变程序对国内外有何影响,我们均作了如实的回答。当我们汇报到新程序中打算播发东方红乐曲时,周总理婉转地教导我们:“学习毛泽东主席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光辉思想,要自觉地接受,才有力量。不要把毛泽东思想强加给世界人民。”当我们汇报到发播的BPV标准频率,没有自己国家的原子频率标准,而是依靠接收日本的JJY时号来校准我们的石英钟组时,周总理十分重视,严肃地指出:“我们不能拄着洋拐棍来发带有东方红乐曲的BPV标准频率。”并决定在新程序中暂不播发东方红乐曲。同时又指出:“立即组织力量研制原子频率标准。”当时总理曾问我们:“能否由上海天文台来抓总全国的原子频标研制。”鉴于当时的一些实际情况,我们如实反映了上海天文台抓总难以办到,并建议由国防科委或上海市来抓总。最后总理指示刘西尧同志组织我们四名代表参加国庆观礼,然后在北京逗留一个星期,拟个有关原子钟研制的书面报告。这次接见到凌晨4点20分结束。
我们在参加国庆观礼后,按总理指示作好准备。10月10日22点25分开始,周总理第二次接见我们。这次主要是向总理汇报BPV发播程序修改情况及原子钟研制规划草案。总理首先问刘西尧有关古观象台的情况。接着总理就拿起由我们按总理指示精神修改过的《BPV时号更改程序通知》,边看边提问。问了有关发播时号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也问了用户能否在发播程序改变之前及时收到《更改通知》,停播二天对国际、国内是否有影响。我们对这些问题一一作了汇报和说明。周总理深入细致、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大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使我们深受教育,永远难忘。总理充分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决定:《BPV时号更改程序通知》以国务院文件在10月21日发出。紧接着总理拿起了由刘西尧主持,我们参加拟定的《关于原子钟研制规划报告(草案)》,询问了“精度”的含义,各种原子钟可能达到的精度,也问了规划中有关氢、铯、铷钟研制的负责单位与时间安排等情况,并了解了存在的困难与解决的途径。还听取了原子钟研制工作应由哪个部门抓总的不同意见。在听取了在场的各个方面的意见后,总理基本上同意我们所拟的规划报告,并明确了由上海天文台负责研制氢钟,上海光机所负责研制铷钟,国防科委负责研制大小铯钟的任务;整个原子钟研制工作由国防科委负责抓总,上海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配合。最后国防科委的同志向总理汇报了有关长波与超长波导航台建设及有关研究项目的安排等情况,总理对这些问题均作了指示。
我们于10月11日就赶回上海,向有关领导汇报了总理两次接见的情况和研制原子钟的指示。上海天文台随即组织与安排氢原子钟的研制工作。在有关单位的大力协作下,1970年底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氢原子钟样机,并于1978年正式投入运行。经不断改进提高,上海天文台研制的氢钟现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改发播程序后的BPV标准时频信号,在1970年4月24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及以后的各次卫星发射中均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氢原子钟的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