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速递(头条)

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结题总体验收会顺利召开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7-11-14 | 【打印】【关闭】

  11月14日,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结题总体验收会在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行。由国内航天领域著名学者和管理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听取了专项实施整体情况和科技目标、科研管理、财务以及档案等分项验收情况,并进行了质询和讨论。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科学卫星计划,也是我国首次以重大基础科学发现为主要目标的卫星计划。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科院“创新2020”规划,同意中科院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2011年1月,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作为四个首批启动的专项之一,正式启动实施。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努力,专项在最具优势和最具重大科学发现潜力的科学热点领域,实现了科学上的重大创新突破,推动了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的全面发展。

  专项(一期)部署的暗物质卫星“悟空”、实践十号卫星、量子卫星“墨子号”和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慧眼”“四发四捷”,已经或正在产出系列的基础科学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实现了一大批国际领先或先进的空间技术突破,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空间科学上的国际声誉。习主席于2016、2017年连续两次在新年贺词中将专项研制发射的 “悟空”和“墨子号”作为我国科技突破的代表性成果予以肯定;2017年10月,悟空、墨子被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丰硕成果的代表写入了“十九大”报告。

  专项部署的预先研究和背景型号项目共同搭建起了孵育空间科学任务创新概念与先进有效载荷和综合技术预研的重要平台。50%的背景型号项目通过遴选,最终被确立为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二期)工程任务,包括爱因斯坦探针(EP)、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WCOM)和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探测计划(MIT)。此外还和欧洲空间局共同遴选、立项了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国际合作计划。这些项目目前已经进入立项、工程研制程序,预计于2021前后发射,再次实现基础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推动学科发展。

  此外,瞄准2030年重大科学前沿,在十三五期间还为十四五、十五五确定了可能实现重大突破的方向,如:空间引力波探测、宇宙黑暗时代探测、小天体探测及样品返回、系外行星探测、黑洞及其周边探测......,并将通过背景型号项目予以支持,落实习主席十九大报告“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要求,为立项实施“空间科学2030”新的国家重大专项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专项支持的空间科学战略规划研究提出了“至2050年中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出版了《2016至2030年空间科学规划研究报告》。此外,由于这一系列战略研究成果的推动,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已被纳入《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对国家科技战略布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同时,专项建成了服务于我国科学卫星系列的科学卫星综合运控中心,具备多星、多任务支持能力和良好的可扩展性,高效、有力的支撑了暗物质等4颗卫星的在轨运行、数据处理及管理,并为后续空间科学系列卫星的在轨运行奠定了基础。

  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将通过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二期)继续实施空间科学系列卫星任务。与此同时,为了使空间科学这一重要的、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实现重大突破的领域,也是实现航天强国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得到可持续的支持和更加稳定的组织保证,中科院和北京市正在积极开展“空间科学-科技创新2030国家重大项目”的论证工作,推动在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空间科学国家实验室,使空间科学卫星计划在未来能够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供稿:论证中心、工程中心、综合办)

\

图一:相里斌副院长讲话

图二:专项负责人吴季研究员作专项实施及管理总体情况报告

图三: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