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老科协举办“学术沙龙”的指导意见(摘要)

 一、学术沙龙的目的意义
  1.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16〕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激发离退休科技人员展示阳光心态,关心科技发展,为我院“率先行动”计划和创新2020的实施增添正能量。

  2.活跃老科技工作者的学术生活,研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所关心的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技术的新观点、新方法、新进展,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助力。

  3.促进与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交流与互动,在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上,发挥传、帮、带作用。

  4.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在自愿、量力的前提下开展活动,发挥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奉献。

二、学术沙龙的工作要求
  1.学术沙龙申报  

  院老科协每年9月在其网站http://www.lkx.cas.cn/发布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组织学术沙龙申报活动的通知,院老科协京区各分会,分院老科协及所属各分会可根据通知要求于每年10月20日前,向院老科协提交次年“学术沙龙活动计划”申请书。没有成立老科协组织的单位,老科技工作者有意愿举办学术沙龙活动的,由本单位离退休工作部门申报。

  未申请的分会,每年3月底前可补充申报一次拟在当年举办的学术沙龙。

  2.学术沙龙审批 

  院老科协组织有关专家对提交的“学术沙龙活动计划”申请书进行评审。

  评审中,针对某些学术沙龙计划提出修改建议的,原申报单位应进行补充、完善。

  每年由院老科协批准的学术沙龙将根据经费情况设限额。

  在评审中,对符合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定位的,可向中国科协推荐参加中国科协沙龙遴选。

  3.学术沙龙实施 

  举办学术沙龙活动的分会,必须制定沙龙实施计划。下发沙龙活动通知;印发活动议程,参加活动专家名单,主旨报告和邀请报告摘要,报告人简介;明确主持人;制作签到表,劳务费领取表,电子版会标等;成立会务组并进行分工,做到实施计划周密,确保活动有序、顺利、富有成果。

  4.学术沙龙总结 

  京内外老科协各分会举办学术沙龙后,应在2周内向院老科协上报“沙龙活动工作总结”。分院老科协及所属分会的总结除报院老科协外,还应报分院管理部门。总结主要内容是本次学术沙龙的情况、内容、结论、建议、经验和存在问题。“沙龙活动工作总结”将登载在院老科协的官网和分院管理部门的相关网站上,供各单位交流、学习。学术沙龙提出的重要建议,可以写成专门报告上报院老科协,或院有关部门。

  5.学术沙龙上网发布稿 

  京内外老科协各分会举办学术沙龙后,应在一个半月内向《科学智慧火花》编辑组上报“学术沙龙上网发布稿”。经编辑组审查和编辑后,符合要求的将登载在院官网《科学智慧火花》栏目的“科学技术前沿学术沙龙”版块中,向社会公开发布。为了高质量完成沙龙发布稿,使稿件能够原汁原味反映沙龙中的报告和讨论内容,沙龙举办过程中应做好记录。

  6.撰写“科学视点”稿件 

  主旨报告或邀请报告中对某个重要科学技术问题论述较为全面系统、能够反映这个领域最新进展的,院老科协或《科学智慧火花》编辑组可邀请作者在报告的基础上改写为科普性质的文章,在科学智慧火花栏目中的“科学视点”中发表。

  7.坚持开门办沙龙的方向 

  为了活跃学术气氛,使沙龙的讨论更加开放和深入,既欢迎具有深厚学术造诣,仍然关心和从事科研活动的老专家参加,也欢迎活跃在科研一线的年轻专家以及研究生参加,积极提倡邀请主办单位以外的院内外专家和不同领域的专家参加。

  8.合理使用经费 

  各单位组织学术沙龙活动的经费标准可参照院老科协关于学术沙龙经费预算和报销规定,报销手续按各地财务管理规定执行。

三、学术沙龙的内容要求
  1.学术沙龙的主题应当围绕当前国家及社会公众关心的科学技术问题和科学前沿问题,反映科学技术的新进展、新观点、新方法,应能够引起与会人员的兴趣和讨论。

  2.学术沙龙应紧扣沙龙主题,集中在一个科学技术问题的介绍和讨论上,应有一个主旨报告,可以有1-2个邀请报告(也可以没有),这些报告应有相关性和互补性。为避免学术沙龙开成报告会,报告主题要聚焦,主旨报告时间不超过40分钟,每个邀请报告时间不超过20分钟,报告总时间应控制在80分钟以内,要给与会专家留出充裕讨论时间。

  3.学术沙龙是平等、自由的科学技术问题讨论,提倡不同意见的质疑和学术争论,也可以是补充和建议,不必所有观点都一定正确,也不一定都要有结论,但是不要偏离讨论的主题,应该避免空话、套话、含有个人攻击和过激的言论,避免和主题无关的发言。

  4.沙龙开始,应该有主持人的简短“致辞”。明确沙龙主题与要求,简单介绍报告专家、外请主要专家,不必过多介绍领导和参加活动的嘉宾,也不必讲客套话。

  5.沙龙结束时,由主持人做一个简单总结。不必安排领导讲话,参加活动嘉宾发表感言等内容,领导和嘉宾的讲话尽量作为讨论发言内容来安排。

  6.注意保密,报告和讨论的内容不应涉及国家和相关单位的保密事项,与涉密项目相关的报告应通过主管部门的保密审查。

  (2016年5月)

(来源: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