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否有机会登上国际空间站呢?在昨天进行的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各国航天局圆桌会议上,美国航天局官员在回答提问时表示,这一问题将在今年9月份,美国航天局局长格里芬访华时与中国进行具体的交流。
“在嫦娥工程的后续计划中,航天器还有‘落和回’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我国将采取更加开放的姿态,来寻找国际合作的机会,”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空间科学领域是国际航天合作的重要领域,既有利于技术交流也有利于项目开发,“嫦娥一号”卫星目前已经进入正样研制阶段,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并不需要进行国际合作。
对于国际空间站的合作,孙来燕指出,在技术上合作上并不存在问题,但要考虑到政治决策的问题。对此,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徐荣栏教授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还补充指出,经费也是制约空间科学合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昨天的圆桌会议以“探索新时代建立国际科学合作的通道和框架”为主题,共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日本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局官员出席,他们分别就各自在今后10到20年之内的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如何通过COSPAR组织展开合作进行了阐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