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
│
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
│
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
图书馆
│
搜索
│
联系我们
|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主任致辞
领导集体
学术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
组织机构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中心风貌
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研究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
“高效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创新交叉团队
成果与获奖
党建与创新文化
学习园地
形象标识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普活动通知
科普场馆
科学图片
公共服务
公共信息
节能宣传
便民服务
健康之窗
现在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节能宣传
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的新方法
2005-12-15 |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
地震学家通过接收分析由天然地震或者人工爆炸产生的波动并借助于计算机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这一方法称为地震成像学。在地震成像学方法中,地球大气和海水的涨落所产生的波动属于噪音,在研究中通常被视为垃圾而设法减小以避免其干扰。但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变废为宝,从地球大气和海水的涨落所产生的信号中获得面波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更快速、更清楚、更经济的进行地球内部结构的成像研究。
地震成像与医学CT有相似指出,都是通过波动来研究地球或者人体的结构,所不同的是当人们进行医学CT扫描时,医生可以对仪器进行控制,而地震学家则无法控制地震的强度以及发生的时间,所以他们或者等待,或者通过一系列的人工地震产生波动信号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内部图像中心的合作研究人员Nikolai Shapiro指出,新方法摆脱了地震成像学的限制,能极大提高100公里深度以内地壳和上地幔结构图像的精度和准确度。通过与其他相关技术联合,该方法还将促进对行星的更好了解。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05年3月11日的Science杂志上。
附件: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
05061203
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