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系统中科院空间科学研究院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 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图书馆 搜索 联系我们 |English
首 页 概 况 人才队伍 成果与奖励 国际合作 研究生教育 党建与创新文化 科学传播 信息公开
公共服务
公共信息
节能宣传
便民服务
健康之窗
现在位置:首页 > 公共服务 > 健康之窗
2010年疾病预防与治疗知识
2010-05-14 | 【     】【打印】【关闭

中暑的预防

一、什么是中暑:中暑是因为人体对高温环境适应不全而引发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组疾病。中暑分为热衰竭、热痉挛和热射病。

二、诊断要点

1、高温环境史  2、体温升高,极度高热,肛温可达43

3、晕厥、头痛、恶心、惊厥至昏迷4、全身肌肉痉挛,四肢肌肉痉挛性剧痛

三、处理要点

1 立即脱离高温环境,置于通风阴凉处,安静休息。

2 迅速降温,保护高级中枢神经。

1)物理降温

1 环境降温:室内通风并放置冰块,用电风扇吹风或置于空调房间

2 全身降温:头、颈、枕、腋下、腹股沟处放置冰袋降温;全身用酒精或冷水擦浴;全身浸入1516水池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1520分钟后出水池。

(2) 药物降温:冬眠一号,预防可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胶囊)和十滴水等

3、保持呼吸道通畅,舒展体位,吸痰,翻身防止压疮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监测血液动力学。

5、抗休克治疗,纠正心肺功能不全。6 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

四、防暑吃什么?

1 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素。2、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鱼、肉、蛋、奶和豆类也好。3、要补充维生素: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含维生素C尤为丰富;在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维生素B含量较多。4、要补充水和无机盐:可使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制品、海带、蛋类等。5、多吃清热利湿食物:有西瓜、苦瓜、乌梅、桃、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6、在夏天喝粥也有好处,(1)赤豆粥有补肾消水肿的功能,肾功能较差的人最好多食用。(2)荷叶粥能解暑热、清胃润肠,止渴解毒。(3)莲子粥能健脾益气,对腹泻、失眠、遗精有好处。(4)百合粥能润肺止咳,养心安神,适合肺阴不足的老年人食用。(5)冬瓜粥利水消肿,止渴生津(6)银耳粥生津润肺,滋阴养肺,可治疗高血压和慢性支气管炎。(7)黄芪粥可治脾虚所致的水肿。7、在夏季的饮食原则宜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

五、防范措施: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室内外的温差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为好。室内温度不低于25。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期关闭,要经常通风。入睡后,最好关上空调。当在室内感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关节痛患者,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

 

加强食品卫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

夏季天气炎热,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迅速,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细菌8小时内可繁殖1700万个,10小时后可繁殖到10亿个。因此,吃了不洁净的食物或饮食不当极易发生食源性疾病,如肠道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等,为确保食品卫生安全,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保证大家的身体健康,建议如下: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勤洗手。

2、不乱吃不洁净的东西,生吃水果要消毒、浸泡,洗净后再吃。

3、尽量不吃生冷食物,最好多吃熟食。

4、冷食和热食要分开。冷食要保持在摄氏1—4度,热食要保持在摄氏60—75度。

5、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物放在室温下切忌超过两个小时,其中包括烹饪和食用的时间。

6、在采购时,肉类、家禽、海鲜、乳制品和冷藏冷冻食品要放在最后购买,完成采购后要立即返回及时冷藏贮存。

7、对采购后的肉类、家禽、海鲜食品如果不是立即烹饪或冷藏保存,在一两天内不用的食品,要冷冻保存。

8、切勿购买超过保质保鲜日期的食品及包装已被打开或损坏的食物。

9、剩饭、剩菜要冷藏保存,食用前要加热处理,切忌食用腐败变质或被污染的食品。

10、患有肠炎、痢疾、肝炎等肠道传染病的病人暂不宜做烹饪工作。

11、烹饪工作人员操作前一定要洗手、消毒,着装整洁,离开操作间要更换工作服,禁止穿工作服进入卫生间,保持个人卫生。


毒蛇咬伤的应急处理

诊断要点

1、有毒蛇咬伤史

2、临床表现及症状

1)神经毒蛇:以神经毒素为主的症状(银环蛇、金环蛇、海蛇)咬伤,局部出现轻度红肿及疼痛;全身症状在咬伤后0.56小时出现头痛、胸闷、嗜睡、眼睑下垂、视力模糊、眼球固定、疲乏无力、恶心呕吐、流涎、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四肢麻木、呼吸困难、惊厥、昏迷、血压下降、心力衰竭、呼吸麻痹,心跳、呼吸停止。

2)血循毒蛇:以溶血素为主的症状(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咬伤,局部伤口明显红肿、剧痛、水泡、瘀斑、组织坏死。全身症状可出现心肌损害,血液失凝、出血、溶血、循环衰竭,死亡。

3)混合毒蛇:(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咬伤,上述两种表现均同时存在,蛇毒在35分钟之内即被吸收,急早救治,防止毒液吸收,减少全身损害。

毒蛇咬伤的处理要点

一、现场急救(局部处理):

1、早期结扎(减少毒素吸收):蛇咬伤后,迅速绑扎伤口近心端肢体,(肢体近侧距伤口510cm处),可用止血带或就地取材,阻止淋巴及静脉血回流而不妨碍动脉血供应。

2、将患肢放置低位,严禁走动,每1015分钟松解一次,每次23分钟,直至注射抗蛇毒血清或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停止绑扎。

3、冲洗伤口(伤口排毒):绑扎后用清水、肥皂水、双氧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净蛇涎。以毒牙痕为中心,作字形扩张切口,深达皮下组织,切口长11.5cm,深23cm,使淋巴液外流,促使毒液排除(但血循毒患者切忌切开),并继续冲洗,同时从上挤压(向肢体远端方向挤压伤口)排毒,可用注射器或拔火罐负压吸引排毒。

4、局部解毒:用胰蛋白酶2000U加入0.25~0.5%普鲁卡因20~60ml作伤口局部浸润注射,并在伤口上部或肿胀上方作环状封闭,以破坏蛇毒。

5、局部冰敷(局部降温):在咬伤24小时内,将伤肢浸入冷水(4734小时,后用冰袋敷浸。

二、全身治疗

1、常用的中草药有广东蛇药、湛江蛇药、南通蛇药、上海蛇药等。

2、抗蛇毒素(血清):应争取按可能的蛇种选用相应抗毒血清。单价抗蛇毒血清对已知蛇类咬伤有较好的疗效,使用前须做过敏试验,阳性者脱敏注射。抗蛇毒素(血清)应用越早,疗效越好。蛇毒的半减期为2695小时,因此,抗蛇毒素须用34天。

3、对症治疗

抗过敏可用扑尔敏10mg或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氢化可的松1003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1000ml静脉滴注。

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Uim

有感染者,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呼吸麻痹,及早作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密切注意病情,如出现休克、心衰、急性肾功能衰竭、DIC等应及早作相应处理。

三、病人转运:在转运途中应保持伤口与心脏部位平行,不宜抬高伤肢,避免毒素吸收。


犬咬伤的处理

犬咬伤的症状及处理

1、犬咬伤一般症状:局部疼痛、肿胀,个别人恐惧、紧张,头晕等。

2、伤口局部处理:立即用肥皂水或醋反复冲洗,最好用双氧水、石炭酸水或碘酒冲洗及消毒伤口。

3、注射狂犬疫苗,及破伤风抗毒素。

4、被狂犬咬伤者:迅速去医院救治。

蜂蜇伤的处理

1、局部症状:红肿、疼痛、轻者数小时自然消退,无全身症状。

2、全身症状:头晕、恶心、呕吐,对蜂毒过敏者,可出现荨麻疹、哮喘、过敏性休克,死亡。

3、处理原则:

1)伤口用氨水、肥皂水等弱碱性液清洗或外敷,以中和酸性毒液。也可用风油精、花露水。(但黄峰毒液是碱性的需用食醋、和蛇药片用醋或白酒调成糊状涂在蛰伤处)。

2)全身症状的处理:可口服蛇药片,多饮水,以加快毒液排泄,对蜂毒过敏者,可用激素,伴感染可用抗菌素治疗。

注明:蜈蚣咬伤,毒蜘蛛咬伤,蝎蜇伤的处理与蜂蜇伤和蛇咬伤处理相似。


夏季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代射功能增强,体内水分丢失较多,易出现电解质平衡紊乱,造成抵抗力下降,体质虚弱易发生中暑及肠道传染病,特别是老年人、体弱多病者及儿童更易发生上述疾病,因此做好预防十分重要。

 

一、定义: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组急性疾病,可分为:热衰竭、热痉挛和热射病。

二、中暑的因素

1、高温环境,烈日下曝晒。2、重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大,时间长。

3、睡眠不足,过度疲劳。4、大量出汗,水分补充不足。

三、症状及表现

1、面色苍白、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烦燥不安。2、大量出汗、口渴、发热、乏力。3、皮肤灼热、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4、全身肌肉痉挛,四肢肌肉痉挛性剧痛。5、头剧痛、晕厥、惊厥至昏迷。

四、应急处理

1、立即脱离高温环境,置于通风阴凉处,安静休息,重者迅速送医院抢救治疗。

2、迅速降温:

1)物理降温:室内通风,放置冰块(袋),或置于空调房间,头、颈、腋下、腹股沟处放冰袋降温,全身酒精或冷水擦浴。

2)药物降温:冬眠I号,冬眠II号(氯丙嗪25mg,异丙嗪25mg,杜冷丁50mg25%葡萄糖液静脉注射)。

人丹、霍香正气水、十滴水、风油精、清凉油等对症治疗。

3、保持呼吸道通畅,舒展体位,吸痰。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5、抗休克治疗。6、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

五、饮食与预防

1、一般预防:

1)在烈日下做好防晒工作,带防晒帽或遮阳伞等,皮肤涂擦防晒霜。

2)注意休息,调节劳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

3)室内要通风,要多洗温水澡散热,避免体温升高。

4)空调不要温度太低,以免室内、外温差大,造成感冒诱发上述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及心梗病人更不易长时间呆在过冷房间中,以免诱发此类疾病。

5)戴太阳镜,镜片色不要太深,最好选用能穿过15-30%可见光的太阳镜,以灰色、绿色为宜。

6)不要在砖地、水泥地上睡觉,特别是施工工地人员更要注意这一点。

7)不过度喝冷饮,并随时补充水分,不要等渴了以后再喝水。

2、饮食调节

1)科学合理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如香蕉和瓜类,冬瓜、苦瓜、黄瓜、丝瓜、西瓜等,瓜类除能补充水分外,还具有高钾低钠的特点,有保护血管和降压的作用。

2)吃豆制品,补充植物性蛋白。

3)及时补充蛋白质,可食用新鲜的鱼、虾、鸡肉、鸭肉等脂肪含量低的优质蛋白质食品。

做好上述预防,就可减少中暑的发生。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夏季天气炎热,细菌易在腐败物上生长繁殖,通过蚊、蝇、蟑螂、老鼠得以传播,因此易患肠道传染病,最常见的有急性腹泻(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霍乱、食物中毒等),其症状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为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要做到如下七项:

一、保持良好卫生环境,消灭蚊、蝇、老鼠、蟑螂等,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二、加强饮食卫生管理,生熟食品要分开,注意食品的冷藏及加工,选择食物要新鲜无腐败。

三、加强餐具消毒及食品卫生管理,熟食或隔夜饭菜要加热、煮透后再吃。

四、多食用醋、大蒜、洋葱、蒜苗等杀菌性食品,提高抗病能力。

五、不喝生水、不吃变质腐败食物。

六、生吃水果要清洗、消毒、浸泡后冲洗干净再吃。

七、讲究公共及个人卫生,经常洗澡、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


急性传染病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减少。

一、登革热预防:避免蚊虫叮咬,做好个人防护,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环节。

二、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在我国登革热主要发生于海南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地区。发病季节与雨季及伊蚊繁殖的季节密切相关,发病高峰多在6月~9月,可随交通沿线传播。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发生大量高热病例时,应考虑本病。

2、临床诊断

1)急起高热,伴畏寒或寒战,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痛,极度疲乏,胃纳减退,出皮疹及出血倾向,淋马结肿大。

2)临床类型

1)典型登革热:起病急,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发热持续57天,热型多不规则或双峰热。伴畏寒或寒战,头痛,肌肉及关节痛,眼眶后痛,胃纳差,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部分病人在病程中可有较轻的出血倾向(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或咯血、尿血等)。早期常有颜面潮红、结合膜充及淋巴结肿大。病程第36天出皮疹,疹型多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或皮下出血点。同一病人可有2种不同形状的皮疹。约1/4病例可有肝肿大,甚至可出现黄疸及脾肿大。病程约一周。于退热后症状亦明显缓解。

2)轻型登革热:发热很少超过39,全身疼痛轻,皮疹少或无皮疹,一般无出血倾向,病程短14天。

3)重型登革热:起病时如典型登革热表现,但在病程35天时突然加重,表现为脑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剧烈头育、恶心、呕吐、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及锥体束征等)或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出血性休克。但此类型不符合登革出血热的诊断标准。

4)登革出血热与登革休克综合征:此类型的诊断标准为:有典型登革热临床表现;多器官较大量出血;肝肿大。具备23项体征同时血小板在100×109/L以下,红血细胞压积增加20%以上者可作诊断。上述指征无休克者,为登革出血热,若同时伴有休克者,为登革休克综合征。

重型登革热及登革休克综合征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

3、实验室诊断

1)血象:典型登革热时白血胞减少,分类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少板减少。登革休克综合征时白细胞增多,分类中性粒细胞左移,血小板显著减少和血液浓缩,红细胞压积增加20%以上。

2)病毒分离(3)血清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4、鉴别诊断

典型登革热要与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红热、伤寒等鉴别。重型和登革出血热要与病毒性脑膜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相鉴别。

处理要点

三、对症治疗

1、应用防蚊药物:风油精、清凉油等。

2、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高热时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应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退热为止。

3、退热:高热时物理降温但不宜酒精拭浴,高热持续不退可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

4、出血明显者应补足血容量,输新鲜血浆或血小板,有血液浓缩者不宜输全身;有休克者纠正休克。静脉输液时需慎重并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输液反应。

5、脑型者按病毒性脑膜脑炎处理。

 医务室

2010年5月14日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二条一号(100190) 京ICP备0506120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29号